粤港两地车牌出租价格(租深圳香港两地牌车)
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点政策,近两年受中央政府高度重视。大湾区主张珠三角地区9个位置相邻的城市,以及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在各个经济、社会领域合作共融,达到优势互补、互利共赢等目标,推动国家经济发展。
大湾区总体方向,是要推动粤港澳经济融合,其中人员流动是必不可少一环,香港与广东省政府亦需各自推出政策配合,便利人民往来,不论是就业、创业、就学、养老甚至消费旅游等等。逐一拆解现时来往中港两地,需要面对的主要限制。
其中交通配套,最直接影响人们来往粤港两地的效率和意愿。随著两大基建高铁和港珠澳大桥即将通车,港人前往广东省已有相当多的渠道,使用省内各市的交通工具也很方便。只不过现实上的政策壁垒,限制了两地之间的来往,今集会先探讨陆路行车交通问题。
中港牌配额掀炒风 妨碍真正用家
困扰粤港两地交通往来的最大死结,应要数到行政关卡。基于现实需要以及一国两制,中港两地需要设有关卡口岸,但亦被指减低两地人员来往的效率。例如现时来往粤港的各类车辆,受配额制度规管,商用车辆浮动不至太大,私家车应可说是受影响最大一环。
目前港人私家车要驶往内地,最主要途径是持有指定口岸的港澳私人小汽车入出内地行驶牌证(即中港牌),但由于申请门槛不低,如果不是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,就需要在内地投资、行善等,花费金额可能要数百万港元甚至更多,因此中港车牌,一向给予公众「权贵」特权的印象。
中港牌配额数目视乎口岸而有不同,两地政府亦会按照承载力不时调整,但总体数量有限,因此牌照「有价有市」。部分未符资格的人,会付钱让现有牌主转让配额,或是委託中介在内地成立公司和代交税款,以代办牌照,中介或转让费用叫价可达过百万,中港车牌炒卖已是公开的秘密。
粤港政府有措施应对 港车「北上」困难可望改善
因应港珠澳大桥快将通车,粤方去年中推出3,000个跨境私家车配额予香港,再次传出炒风。粤港两地政府为打击炒卖,去年底再将配额大增至1万个,目前已经派完,广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(交管局)甚至指出,已超额派出一千多个配额,通车后可能再加,期望减低炒风。广东省交管局亦正研究进一步打击炒牌,例如严查申请人资料、申请牌照用的公司经营状况等,并稍为放宽申请门槛,便利真正用家。
广东省公安厅甚至提出,正研究全面开放港澳车辆经港珠澳大桥出入内地。如果成事,可更进一步简化关卡,便利北上旅游或公干的香港市民。
除常规往来中港两地的措施,粤港两地其实曾就一些私家车短期往来的措施合作过,例如推动「过境私家车一次性特别配额试验计划」,即粤港自驾游。在2012年3月,计划第一阶段实行,合资格的五座位或以下香港私家车车主,可申请一次性的配额,由香港驾车到广东省短暂逗留,实行起来争议并不大。
中港交通法规不同 本地配套不足 粤车「南下」争议大
不过说到「南下」,问题就显得较複杂。目前内地非商用车辆的配额持有人,可以向运输署申请「过境车辆封闭道路通行许可证」和「国际通行许可证」在港行驶,有效期一年,所以现时港人也会偶尔见到内地汽车在港行驶。按照政府数字,持有有效「国际通行许可证」的内地非商用跨境车辆数目,由2013年的2,300辆逐年上升至去年的3,400辆,但即使相对香港七十多万架各式车辆,三千多架内地车其实比例很低,但已引起香港社会关注。
最大争议点是,因为中港两地驾驶习惯和法规不同,特别是内地私家车爆发式增长。近年的情况是,不少内地司机驾驶态度、驾驶经验,的确差强人意,再加上左軚和右軚车亦有分别。政府2012年实施粤港自驾游,第一阶段即港人北上问题同样不大,可是第二阶段让粤车南下,就引起本地民间争议,担心影响交通安全及恶化塞车问题,因此第二阶段到现时都未有眉目。如果日后再大幅开放内地车辆来港,争议必定极大。
除安全隐患外,另一个问题是本地交通配套的承载力。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口岸车位不足,只有约650个,到底是否真的承受到大量内地车辆驶入(单是私家车配额已经1,000个),将成极大疑问,找不到停车位的车辆又可能逼入东涌市区,又或者有更多内地车辆使用香港的道路,对本来已拥挤的交通、一位难求的车位,恐怕会构成更大负荷,假如处理不善,相信很易又招民怨。
其实港珠澳人工岛口岸的上盖发展,现时还未有最终定案,如果真要便利两地交通往来,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未发展的区域,例如考虑发展成多层停车场,高层才建成商厦或其他发展项目,相信有一定帮助。